联系我们 | 更多分站 欢迎光临西青集装箱 - 西青二手集装箱 - 西青海运集装箱 - 群康集装箱服务公司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15054252989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全国咨询热线15054252989

西青集装箱 - 西青二手集装箱 - 西青海运集装箱 - 群康集装箱服务公司

公司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富源路

联系电话:15054252989

公司邮箱:325908918@qq.com

集装箱知识

西青今日我出镜丨潘永智:初心点亮振兴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05 13:47:44点击:8287

信息摘要:

  “两年帮扶路,一生灌云情……”潘永智谈及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镇三图村两年的驻村工作经历,感触颇深。2022年6月末,潘永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受省苏豪控股集团选派,踏上灌云乡村振兴帮扶之路,两年来,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他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一个个振兴故事,连续2年被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灌云县委评选为“工作队队员”、荣获杨集镇政府“乡村振兴先进工作者”称号。

  “驻村工作不仅是身驻,更是心驻。”驻村伊始,潘永智就开始谋划注入乡村振兴发展“新血液”,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帮助村民们过上好生活。

  “大爷,今年收成怎么样?”“大叔大娘!别忙乎,咱坐下来聊聊家常。”入驻灌云后,潘永智立即奔赴农村基层一线,在食宿还未稳定的情况下就积极主动联系村干部开展入户调研,倾听群众心声。后来,每天沉下身子到田间地头转一转,跟农户面对面肩并肩,真心实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掌握村容村貌变化动态,定期前往挂钩帮扶户家中走访,成为了潘永智的日常工作习惯。

  “农村美不美,关键看支部。”他不仅抓实党建强“根”铸“魂”,以“红色引擎”培养了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队伍,还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头活水,实现村庄人居环境从“点”到“面”的全面改善。

  灌云是农业大县,产业兴则农村兴。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让更多村民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这是潘永智一直思考的问题。

  他深入了解三图村自然资源后,发现这里的土壤环境适合红薯生长,红薯品质好,当地老百姓也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但由于分散种植,形不成规模,加上没有科学的管理,红薯质量保证不了,市场价格低,农民收入少。能不能把发展红薯产业作为村民致富的途径?这个大胆的想法让潘永智眼前一亮。

  经过一次次与镇党委政府、县农业农村局沟通对接,与村干部们带着村民到外地去学习红薯的种植技术,一户户动员村民参与组建合作社,与村集体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他积极推动流转土地近600亩,成立党建引领红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规模化种植优质鲜食红薯,增加村集体年收入25万余元,还帮助脱贫户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红薯书记”。

  为提高红薯种植的效益,他一方面深入调研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人力状况等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在后方单位及工作队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多次协调省农科院专家来村里调研指导,为村民现场讲解科学种植技术,开展红薯产业的相关技术培训,为村里培养了一支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党员干部队伍和一批产业发展的技术骨干。改良后的红薯在产量、口感、品质上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红薯产业实现提质升级。

  产业振兴关键是产销对接。为了保证新品种红薯的销路顺畅,潘永智又着力在销售短板上下功夫,对红薯的加工及包装进行提档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采收上市旺季,他带着样品跑市场,奔赴南京、淮安等地洽谈订单式农业合作项目,组织爱心购、网上购等增加订单,推进产销对接,把红薯销路“跑”出来。

  从泥泞“土路”到平整“水泥路”,从晚上漆黑一片到路灯照得亮堂堂,从西青集装箱改造的破旧卫生室到就诊功能齐全的省级标准卫生室……两年间,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诉说着潘永智深耕基层的付出,让村民们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驻村以来,潘永智把帮扶项目作为帮促抓手和工作重心,推进村组道路亮化工程、新建镇工业园标准厂房西青集装箱知识、省级标准乡村卫生室、农产品冷库建设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围绕乡村振兴拟定的多个帮扶项目已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镇工业园区两栋标准厂房已投入招商运营,每年可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实现镇村60余名低收入户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农产品冷库建设项目建成后,村集体将自主经营粉丝加工,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近35万元,还为村内留守劳动力提供稳定就业。

  他看到村民们缺乏体检意识,就积极协调县中医院医护人员为村民进行日常健康检查,普及日常保健知识;看到孩子们缺乏课外活动,就组织开展杨集镇“爱心暑托班”支教活动,围绕安全自护、法治宣传、文明礼仪、科学益智、实践研学给孩子们讲授一堂堂“行走的公益课程”;看到村民们缺乏阅读场所今日我出镜丨潘永智:初心点亮振兴路,就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办公用房用于建设“农村书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看到日常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就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创办“乡村振兴积分超市”,发动更多群众参与乡村基层治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村民们的根本利益作为驻村工作的落脚点,用一件件惠民之举夯实民生根基,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

  一次次入户走访,一嘘寒问暖,一桩桩、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筑起了干群的“连心桥”。“记得有段时间,村里铺设水泥路,为抢在夏季农忙前修缮好村组路,潘书记顶着酷暑坚守在施工现场,劳累导致肾结石频发,腰部剧痛就吃点止痛片先顶着,等到完工检验合格后,才安心去医院。”“听说潘书记的孩子跟我家孩子一般大,也正是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也没时间关心孩子;今年年初他爱人做手术时也没时间陪伴在身旁,他吃在村、住在村,走东家、进西家,扎根在我们这块搞帮扶,这两年真是把村里当成自己的家西青集装箱知识,舍小家顾大家。”提起潘永智,村民们都用“老黄牛”形容他,默默无闻又吃苦耐劳,当好村民们的“引路人”和“暖心人”。

  驻村两年来,村集体经营收入从2021年的65万增长到2023年的116万,突破“百万元大关”,在全镇40个村居中,他所挂钩帮扶的三图村,年年绩效考核评比均名列前茅,对于成绩的取得,潘永智谦虚地说:“这都得益于后方单位和工作队在思想上引导、在项目上支持、在协调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是支持我全身心投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更大底气与力量源泉。”

  如今的三图村,新落成的住房、厂房与宜居宜业的环境相得益彰。茶余饭后,农村书屋、文体中心、农产品园区里,时常看到三图村村民们笑口颜开。“人心齐了,发展就好,驻村要‘驻’到群众心坎上。”潘永智感慨地说。(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童金德)

本文标签:集装箱知识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5054252989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联系微信

15054252989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