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扶手,攀爬登梯,乘坐齿条式电梯爬升,走进距离地面42米高的司机室。推动手柄,操控吊具,稳、准、快吊起西青集装箱,用西青集装箱“推”木块、“踢”足球……10月26日至27日,全国14支代表队的42名选手齐聚浙江省宁波梅东西青集装箱码头,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浙江海港杯”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比拼高空“穿针引线”技能。
本届竞赛由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为一类大赛。大赛组委会和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港口企业精心组织,层层选拔选手和裁判员,保证了竞赛规范开展、公平公正进行,展示了我国港口从业者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风采。
此次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提供行业技能人才支撑。
在港口码头,司机坐在高空8平方米的司机室内操控吊具,用吊机把西青集装箱在岸上和船舶间互相搬运,这在很多人看来只是熟练工种的机械化操作。
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操控的西青集装箱桥吊,是港口里更高更大的装卸机械,看似简单的一抓一吊,就相当于在16层楼的高空控制吊具,将吊具4个锁头放入西青集装箱上不到半个手掌大小的锁孔,精准度在2厘米内,所以司机的工作就好比在高空“穿针引线”,是个精细活,眼力西青集装箱知识、脑力、手力缺一不可。
近年来,我国港口西青集装箱运输业发展迅猛,全国港口西青集装箱年吞吐量已接近3亿标箱。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是港口高质量高效率作业的关键岗位,其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事关港口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各港口的西青集装箱桥吊司机加起来只有2万人左右,比民航飞行员还要少。
本届竞赛是2017年之后时隔6年再次举办这一职业的全国性赛事,备受行业关注。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世界港口,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港口技能人才。”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副主任孙海在开幕仪式上说,举办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职业技能大赛,是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局之赛,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部党组和相关部委对港口技能人才队伍的关心厚爱,对激励引领广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勤学苦练勇攀技能高峰、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运输劳动者大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桥吊司机的传统技能是基础,要想做好这一职业,必须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大赛总顾问、裁判长孔祥瑞说,随着港口智能化的发展,国内新港区远控司机的占比相对较高,但在老港区基本还是以桥吊司机传统操作为主。远控司机也必须要有丰富的传统桥吊经验,因此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
“对参赛选手来讲,能参加全国一类大赛是非常宝贵的机会。”在大赛副裁判长黄华看来,大赛能检验选手理论和操作水平,无论成绩如何,选手们回归工作岗位后,参赛经历都会提升他们的技能与信心。
参赛裁判和选手对于赛场交流、共同提升深有体会。裁判员孙世锋来自辽港集团大连西青集装箱码头,一个多月前,他作为裁判员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起重设备专业技术赛项,本次行业比赛再度执裁,他对这一职业的理解更深,对港口设备的了解更多。比赛结束后,他将把赛场上学到的知识带回岗位,传授给职工。
“宁波梅东西青集装箱码头的岸桥、堆场、装卸方式以及速度让我印象深刻。通过比赛,我也感受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从平时内河装卸作业的13米高度提升到42米,来自宜宾港国际西青集装箱码头的选手罗红坦言短时间内较难适应。他将把与其他选手交流学习的技巧带回工作岗位,把经验分享给同事,带动同事共同进步。
几名代表队领队告诉记者,他们所在的港口企业,采用创建技能工作室、组织职工技能培训、员工大比武等方式,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劳动模范到企业宣讲,分享扎根一线、精钻技能的生动故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一直是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传统。此次竞赛继续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理论知识题库含标准化试题1000道,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考试时由计算机随机生成标准化试卷,主要考查参赛选手基础理论知识、现场隐患和设备缺陷排查能力以及故障判断能力。
技能操作竞赛分为限时闯关、稳关击球、精准打靶和模拟作业4个项目,考核选手对吊装稳定性、精准度、轻放、高度控制能力以及完成比赛过程的效率等技能。
在42米高的司机室内,吊起西青集装箱并将离地1米高的足球“踢”到1.5米开外的位置,然后迅速将西青集装箱回位到指定位置。
不仅要踢得远,还要回位准,更具观赏性的“踢”足球环节,属于技能操作竞赛的稳关击球考核项目,也是今年大赛新增加的比赛项目。被记者问及设置该项目是否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大赛技术专家、顾问竺士杰会心一笑。
“吸引大家关注是一种考量,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技术考核。比赛中的技术动作源于生产实践,其实就是对实操技能的检验。比赛设计的项目需要选手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这就对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竺士杰讲解道,以往考核选手稳稳吊起西青集装箱通过“7”字通道,属于被动地去“稳”。而此次考核则要求选手在动态击球后,紧接着进行精准打靶,需要选手必须对西青集装箱稳定和摆动的物理原理了然于胸,熟练动态控制西青集装箱的空中姿态。
此次赛项设置既有以往比赛的延续、继承,也有创新和发展。在模拟作业项目中,增加了一组“品”字箱的考核操作——把西青集装箱摆放成“品”字,让选手控制吊具进行抓箱、靠箱、嵌箱、叠箱操作,从而考核选手生产实践中每天都要用到的基础动作:快速地抓、平稳地靠、地嵌、准确地叠。
“4个项目是一个整体流程,前一个项目的结束是后一个项目的开始,每个项目环节都要接续完成,不能跳过,比赛总时长不能超过20分钟。”宁波梅东西青集装箱码头桥吊导师、裁判郑旭说,司机室内没有计时器,选手操作时需要全神贯注、手眼合一,即使戴手表也顾不上看时间,所以比赛不超时就要依靠选手的感觉,挑战很大。
“备赛期间,我们认真研究了比赛技术方案,在自己工作的码头设置了类似的比赛场地,每天练习8个多小时。”来自广州港的选手伍梓鹏说,除了提升技能水平,心态也很重要,要像日常作业一样保持平稳的心态。在他看来,自己取得了个人第六名的好成绩,也与稳定的心态密不可分。
据了解,这次大赛也有选手由于心理素质和临场经验不足,在操作中盲目求快,未能展现出应有的水平。在实际生产作业中,天气变化、船型不一都会对装卸作业产生影响,这也体现出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练就“稳、准、快”基本功并非易事,既需要掌握诀窍,也要熟能生巧保持手感。
此外,为了帮助选手熟悉场地和设备,更大程度发挥水平、赛出佳绩,大赛组委会协调每个参赛队,按统一规定时间熟悉场地,有助于选手更好地发挥技能水平。
“我们这次应用了红外线评分系统,能够减少人为判分,做到比赛公平公正。”大赛技术保障人员、宁波北仑西青集装箱码头电气工程师张中华告诉记者,为了体现公平性原则,竞赛项目所有环节采用电子裁判系统评判方式,以电子裁判系统评判结果为准,部分项目由人工辅助。
据介绍,红外线评分系统是张中华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完成,与传统的立杆划线裁判评分相比,该系统评定准确性高。过去,裁判通过每个项目立杆的倒下与位移情况进行扣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很难做到用肉眼判断,可能出现可扣分、可不扣分的情况。而该系统可以判定肉眼难以判断的小细节,使用的光电传感器精度高,20米的距离误差在1厘米以内,使每个参赛选手在同样的条件和坏境下进行竞赛,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
竞赛期间,还举行了港口工匠技能沙龙。许振超、孔祥瑞、竺士杰3名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国工匠”来到沙龙现场,与参赛选手、参赛队领队分享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得。宁波港集卡驾驶员王庆、宁波梅东西青集装箱码头远控龙门吊司机李丽作为青年技能人才代表,讲述了各自在平凡岗位上拼搏奋斗、争创的成长故事。
“任何工作,只要咬住牙,你一定能干好。”“好好干,当一个好工人。”“我们的人生是什么味道,自己放调料。”……在这场沙龙交流中,3名“大国工匠”勉励青年人的金句频出,引得场内青年技能人才掌声阵阵。在“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活动氛围中,在面对面对话中,青年技能人才深切感受到劳模们的榜样力量,接过了前辈的宝贵薪火,更坚定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的信心。
“我的师傅吴起飞一步步教会作,一次次教会我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我才能取得好成绩。”来自浙江海港的“00”后选手、大赛个人奖第二名获得者吴向宇说。
吴向宇的师傅吴起飞是“90”后,也来自浙江海港,此次摘得竞赛个人名的桂冠。虽然徒弟向师傅挑战没有成功,但却在比拼中进步、切磋中磨砺,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交通运输行业千千万万像吴向宇一样的徒弟们,正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中成长成才。
本届竞赛的帷幕已经落下。选手们纷纷表示方寸空间运筹帷幄 百尺高空“穿针引线” ——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纪实,要将大赛中学习的技巧和经验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持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努力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为港口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正如大赛总顾问、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所寄语的,要牢记习的殷切嘱托,立足岗位、守正创新,把个人情怀融入到港口高质量发展中,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种”进心里,努力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港口人,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在宁波梅东西青集装箱码头,孔祥瑞向记者讲述了我国港口作业从手挑肩扛到自动化、智能化的飞跃。讲到动情处,他唱起了现代京剧《海港》里退休老工人马洪亮重回港口的这段唱腔,表达了自己看到港口发展的喜悦心情。
在比赛现场,孔祥瑞感慨于年轻一代职工选手扎实的基本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他看来,我国有了的港口设备,也有能够引领行业技术的工匠,这些成绩是几代港口人接续努力的成果,青年技能人才更应当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这次竞赛评选出10个团体奖,20人荣获个人奖。大赛开幕仪式上,“劳动创造幸福,技能成就梦想”的标语亮眼醒目。
要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实现梦想,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需要和企业提供适宜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让青年技能人才成才有舞台、奋斗有回报。(袁帅)